Search


【過動兒要吃藥?正確觀念比藥物本身更重要!】

若醫師建議讓孩子吃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過動兒要吃藥?正確觀念比藥物本身更重要!】

若醫師建議讓孩子吃藥,許多家長過度在意藥物劑量或副作用,內心充滿「到底要不要讓孩子吃藥的矛盾」,卻忘了養成正確藥物概念,因此在這邊提出服藥時的的治療提醒:

1.灌輸孩子正確觀念:「此藥是幫助發揮我應有的能力」、「我將來可以靠自己越學越好,不必再服藥」、「其實我做得到」。

2.偏誤認知:「只有當我服藥時,才能集中注意力」、「藥物可以讓我表現更好,所以與其自己多加努力,不如記得要吃藥」、「我都吃藥了還無法專心,是藥物沒效的緣故」。

3.使用藥物時最好搭配認知行為治療:許多父母不知不覺中忘了:服藥只是方法途徑,主要目標第一是提高「學習動機」,次要目標是提升「學習成果」。學習成果差,當然容易學習動機低落。久而久之孩子興趣缺缺、根本不想學。但若只強調學習成果,那麼孩子也只學會「透過各種方法來提升學習成果」,以本例而言,孩子就易養成「非吃藥不可」觀念。

案例:上數學課,多多無法集中注意力:上課聽不懂、學習成果差、考試分數低、挫折感降低自信心、對數學科產生排斥、自責腦筋差。

*強調正面學習動機:透過藥物改善注意力,媽媽【關心詢問學習狀況,而不是詢問分數或有沒有學會新課程】:「有沒有覺得比較專心?」、「其實你好好靜下心來,是可以聽得懂老師教的,對不對?」、「你看,你做得到!媽媽對你有信心,你對自己是不是也有信心?」、「多多不是腦筋差,是學習上遇到困難,我們一起來努力克服,好不好?」

*避免負面指責:「有沒有記得吃藥?」、「有沒有搗蛋調皮、上課說話?」、「老師講的你有沒有專心聽?上次不是學過了嗎?作業怎麼還寫錯?」、「吃過藥怎麼還不專心?你有沒有認真啊?」


本文節錄自【請問醫生,我的孩子有問題嗎?:精神科醫生教你聽懂孩子的內心話 】作者/ 繪者:劉貞柏醫師,聯經出版。

博客來網路訂購資訊:
http://search.books.com.tw/exep/prod_search.php…


Tags:

About author
劉貞柏醫師 台北榮總新竹分院主治醫師。 前元培科技大學醫管系講師。 前北市聯醫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總醫師。
身心科醫師撰寫的衛教推廣網頁。
View all posts